9728见好就收才是赢_官方网站[welcome]

行业新闻
户外用品抢占下一个产业的制高点
2016-09-22

据亚洲户外用品展提供的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户外用品零售总额为36.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8.9%,市场零售总额的增幅从2006年起已连续三年接近50%。据此预计,2009年中国户外用品零售总额将超过50亿元,2011年有望突破百亿元。

中国纺织品协会户外用品分会提供的报告显示,2008年在国内市场上活跃的户外用品品牌已有270个,其中国际品牌数量为175个,占65%,国内本土品牌95个。

  如今国内户外用品在北京、成都、深圳、长春、广州、昆明、杭州、西安等城市都已有超过30家的门店。探路者、三夫、火枫、雪狼等这样的国内户外品牌也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步成长起来。

  户外用品市场一触即发

  行业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吸引资本的眷顾。2009年10月30日,国内户外用品行业领头羊的探路者顺利登陆创业板,成为户外用品股。董事长盛发强在接受采访时说:“上市之后,我们将有更多的资源去实现品牌梦想!” 同时盛发强也表示:公司经营规模和资本实力与国际知名户外用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上市之后,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盛发强给出一组数据来说明中国户外用品市场与国外的差距:从2008年可比的户外用品(如登山、户外旅行等)范围看,中国整个狭义户外用品行业的总容量是36.5亿人民币的零售额,但该数据在2008年的美国是146亿美元,中国市场仅仅占到美国市场的3.68%。

  差距是必然的,但在盛发强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许在10到15年内总量就会达到美国的水平。

当然,前景是美好的,在这背后,需要考验的则是国内企业的自身功力。国内户外品牌在经营上必须转换思路,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要有品牌的意识。在企业的发展中,可以通过融资方式,去拓宽渠道建设,丰富产品的销售模式;重视消费者体验,零售终端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提高产品的专业化、科技化含量,质量是产品赖以生存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突围,才能创造自己的品牌优势。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市场竞争中被国外巨头们所吞噬。

探路者上市,对中国户外品牌的国际化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因素。同时,探路者的上市,也将促进中国户外运动用品更广泛的影响力,扩大户外运动群体,拉动行业的竞争力,给众多在行业内苦苦探索的小企业带来了曙光。

户外用品的前世今生

13年前,当瑞士利维高集团在香港注册自有品牌——奥索卡(Ozark)进入中国市场时,中国的户外用品市场还是刚刚从体育产业里切割出来的。而利维高本身就是The North Face、Mountain Hard Wear、Karrimor、Jack Wolf Skin等户外大牌的授权生产商。

1999年,靠一顶帐篷起家的天惠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从广西北海迁到了北京香山脚下,并启用“探路者”品牌。这支创业团队只有十来人,生产、销售、搬运、货运都靠这几个人亲力亲为,最终成就了中国户外品牌。

从2002年开始,哥伦比亚(Columbia)与太古资源有限公司合作在港开店,并于两年后以商场店的形式进军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2003-2005年,非典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农家乐的兴起、自驾车一族带动的户外游等,让户外用品市场迎来了一个爆发性的增长,不少人赚到了钱,很多人开始关注户外这个新概念。

2005年,李宁出售了当时看起来难以盈利的Kappa,紧接着又拿下了法国当时发展最为迅速的高端户外品牌Aigle,这对当时的李宁来说无疑是一步好棋。

2008年,青岛双星集团正式宣布涉足户外用品,推出了以“双星登峰”系列户外运动产品。所涉及的户外用品的种类包括户外登山服、冲锋衣、滑雪衣、抓绒衣、快干衣裤、速干内衣裤、登山鞋、徒步鞋、涉溪鞋、户外背包等10多种专业户外用品。

转眼之间,户外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壮大起来,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迅速崛起。

来源: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XML 地图